十個回憶的故事 X十件藝術創作
流行音樂與藝術殿堂的跨界合作
計畫策展人— 方序中
計畫執行總監— 陳勇志
音樂執行總監— 瑪莎
此展於當代美術館2樓展出,可以與1樓的【超音樂・異聲驅動】一票一起看!
在追逐偶像的同時,你有沒有想過每一首歌背後的故事?
一首首樂曲皆是不斷提醒我們面對不願失去的一切,這些善意的設定,只願讓你在聽完音樂後,彷彿也體驗了每個人的故事。
最終,回歸初心,找尋你不願失去的______。
這個展邀請了很多位歌手,藝術家將歌曲結合了藝術創作,
打造出不同的風味
此展以>> 我 最不想消失的是… 為開端,
讓每位參與者分享最不想消失的是什麼,
而記憶是最大的殺手,讓你不想消失的卻稍縱即逝。
我來分享幾個作品,讓大家聞香一下~~
阿信 X 明和電機
《隱形的紀念》
展檯與書架上,展示了以書為擬向而開發設計的樂器,
包括:木魚、陶笛、拇指琴、玩具鋼琴、烏克麗麗等,七本可以演奏的書籍,形構一個不只是單純的聽覺體驗,也是與視覺關聯的探索
明和電機對機械的熱情和手製的工匠精神,融合搖滾詩人阿信的新演繹,重新激發人們對於機器的情感與想像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整個展間黑乎乎,將阿信與明和電機的演奏者一人一邊投影幕,
靜靜地聽阿信溫暖的歌聲伴隨著這些樂器,
聽的耳朵都懷孕了
魏如萱 + 鳳小岳 + 陳建騏 X 豪華朗機工
《很難很難》
藉由物件的集體意識拼湊出一個似家又似桌案的複合體,有書桌、廚房、公車站、家窗、屋簷、街角、路燈或海岸等等,
這些場景象徵著記憶的片刻。透過動力機械裝置,光球順著音樂在空間中飄移,光落在家窗,它便是為歸家人而留的一盞燈;
落到了海岸,便成了落日……。隨著光點游移在不同的物件上,便召喚了不同的記憶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策展人有意讓大家用耳朵來看展,這間以記憶為主軸,
希望藉由音樂和動力機械裝置,讓光球及音樂牽動著觀眾的感官。
雖然很想試著看清楚展間內的擺設,很想大喊「那個誰幫我開一下燈」
不過這就是要讓我們跟著歌詞隨著光點游移在不同的物件上,喚起不同的記憶。
家家 X 曲倩雯
《回家》
瑪莎以歌手順子的成名曲《回家》重新編曲,由家家厚實嗓音的聲線,演繹關於家、漂流以及和原生土地分離等糾結的心境。瑪莎在整首歌曲中收錄現場的環境音,藉由混音技術將旅人與火車的記憶風景
曲倩雯以多重的紋理與觸動深層的感知面,由家家詮釋原住民消逝的家,連結曲倩雯創作脈絡的延展,在錄像中隱伏多重交疊的離散敘事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此區放置多個懶人椅,旁邊放置耳機,讓每一個觀眾都有機會坐在那,靜靜地觀賞著投影出來的影像及家家渾厚的嗓音,
仿佛那段時間融入了他們的故事。
劉若英
《小事》
作品抽離了音樂,聲音使故事表達的情感還原為更加極簡與純粹,其真摯的語言、情緒的面貌和衷於自性的心跡,
呈現蘊蓄於聲音之中的不同表情與形式。聲音、故事與空間,意在邀請觀者遁入聲音的視域,聆聽與凝視流動的內在風景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劉若英的聲音很舒服,要以聲音來講故事她最適合不過了,
這一區雖然沒有與藝術家結合創作,也就跟大家聊聊小事,
不過能夠靜靜地用聽覺來感受也是一個短暫的休息。
方序中 X 蘇益良
《親愛的____》
此作以一個巨大的量體盤踞於空間中央,似一個時間的巨人生長出許多觸角,沿著天花板延伸連結至空間裡的其他作品,以此做為演繹時間具像化的鋪陳。
作品中以方序中的外公為拍攝主角,由外公的影像來詮釋時間的變化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這項作品一直發出很像在侏儸紀公園,恐龍發出的聲音,讓我一進這個展間就一直找恐龍,才知道是這巨大的作品發出的聲音。
此作品希望我們思考自己存在的由來跟價值。
老實說我從來沒有這個正面思考這些事,這也許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,
捧油們不如一起想想看吧~
茄子蛋 X 王宗欣
《我夢見了小叮噹》
茄子蛋在歌曲中詮釋童年時期對於舊動畫的思念,述說「童年的卡通都比較好看!」也因此意識到自己永遠也回不到過去,
透過這首歌提取記憶裡童年的想像力,以保存「好玩」的心態去想像這個世界。
王宗欣將空間視為一個巨大的掃描器,他設置一個無法打開穿越的家門,意味著時間是一個單向前進,只能出而無法進入,
同時他在門的貓眼上架設錄像攝影機,由內向外窺視流動的人群,不斷紀錄穿越這個空間後,留下不規則片段堆疊的軌跡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看看我那延伸的頭,造出堆疊的軌跡,有趣又好玩!
茄子蛋的歌很好聽,我是在他們得金曲獎才認識他們,喜歡他們的歌可以按此去試聽唷~
宇宙人 X 紀昀
《禁止觸摸》
宇宙人將日常的感知經驗帶入歌曲創作,其靈感來自於對喀什米爾地毯的觸摸經驗,有感而發地將觸感殘留的記憶做為歌曲詮釋。
而擅長新媒體創作的紀昀透過對位投影的互動裝置,當觀眾去觸碰牆面上的壓克力方塊,影像與聲音隨之改變,而懸吊的耳機裡所流瀉的宇宙人創作的歌曲,也同時產生變化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看看影片,螢幕隨著我手的擺幅移動,也會將音效注入我們正在聽的音樂,
這種結合非常有趣,看著有些人並不知道他們的隨意晃動,卻會讓聽耳機的人也會聽到音效而一直玩弄,
這個互動很成功,也將我們記憶中的聲音呈現出來。
不專業分享:
小花計畫希望以多元面向與形式溫柔提醒,希望集結眾人之力,共同保存美好的土地故事與記憶。
這個計畫非常的有意義,已經實施5年了,讓大家將想要記憶的事物用不同的形式(抽象的、實際的、物化的)呈現出來。
這個展覽很可惜只有一層,如果能有一區讓大家回顧他們這5年做的事,我覺得更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鳴。
而這個課題確實是隨著科技的發達 AI的崛起,需要被正視的!
所以你呢? 你 最不想消失的是…
不負責評論 (滿分皆為10顆愛心)
少女心指數:(7顆心)
溜小孩指數:(2顆心)
約會指數:(5顆心)
整體評價: (7顆心)
展覽資訊:
展覽地點:台北當代藝術館
(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)交通資訊
展覽時間:2019/04/27 (六) ~2019/07/07 (日)
開放時間:每週二至週日,10:00-18:00,17:30 停止售票,每週一休館
票價:請參考網站公布資訊
查無此人宣傳影片: